你的位置:首页 >> 综合考试 >> 计算机等级 >> 正文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生答题误差分析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考试取得一张计算机水平考试的等级证书,对于求职者来说,无疑增加了竞争的实力与优势。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就是一项计算机技能型水平考试。十几年来,参加该项考试的人员数以千万计。目前,有85%以上的高校开设有C语言课程。为引导和帮助考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并顺利通过考试。现以某考点二级C语言考试考生主观题答题情况为例,将我们在评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答题时容易出现的“对基本概念掌握不牢、把握不准,动手操作程序不到位”等几个主要误差问题分析如下:
第一,未冷静审题,对考题题意存有一定的理解偏差,导致答题错误。
例如,2005年9月二级C主观题中第8题,题目为“已有定义:double *p;请写出完整的语句,利用malloc函数使p指向一个双精度型的动态存储单元 ”
这道题本来是用以考查考生对malloc函数的理解和运用,结果许多考生使劲往“指针”上靠,造成答题失误。在这一考点中共有699名考生参加了考试,结果本题只有42人完全答对,其正确率仅为6.01%。
第二,对某些知识点涉及的概念模糊不清。
在考试过程中,得分较高的往往是主观题,如第1、2题的正确率高达80%。这两题主要为一些基础概念或是基础知识的文字填空,且易上口。
但对不易上口的概念和知识点则出错率较高。如第5题:“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循环队列属于 结构”。
应试者要想正确答题,首先必须理解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循环队列三个概念,然后综合运用知识点并分析循环队列应属于其中哪种“结构”。考生对其中某一个概念没有理解清楚或仅知道三个概念,但不会综合运用,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后正确答题的考生只有326人,仅占参考总数的46.64%。
第三,考生阅读程序能力较差。
许多考生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只重视书本概念,往往忽视了这类课程的特殊性是必须多编写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才能增强自己阅读程序的能力。
以考题第11题为例:“已知字母A的ASCII码为65。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main( )
{
char a,b;
a = ’A’ + ’5’ - ‘3’; b = a +’ 6’ - ‘2’;
printf(“%d %c\n”,a,b);
}
这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无非就是char类型定义及其运算、ASCII码与整型数的关系、打印输出格式控制%d, %c,\n三个都是简单的概念。只要平时多编写程序,多上机调试程序并观察结果,正确答题不是难事。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正确答题者只有208人,仅占29.76%。
可见,会操作计算机并不等于对计算机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准确,程序操作熟练规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其实考的是各类基本概念和基本程序编写,想通过并不难,想取得好成绩也较容易,只要注意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燥心态,在重视书本概念的基础上多下功夫,真正吃透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点,就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并如愿获取等级证书。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传
- 三论深化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
- 将“三个自信”转化为强大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
- 湖北:扭住“主体责任”这个
- 二论深化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
- 敢于担当,拿得出魄力
- 怎样培养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 高考,在改革中书写新的答卷
- “最严”防控体系,能否堵住
- 警惕西式民主陷阱
- 一论深化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
-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
- 贯彻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
- “为什么唱响中国”等6则
- 打破一考定终身,何时不再是
- 群众路线与社会治理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 为了更好实现公平正义
- 确立民主政治的中国坐标
-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
- 掌握“两只手”辩证法 推进
- 中国 只能走自己的路
- 异地高考“门槛”问题待解
- 异地高考:如何寻找教育公平
- 伟大复兴中的“精神独立性”
- 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的指
-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60问系列
- 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
- 十项重要改革已启动